公路抢险保通线上党旗红艳艳
灾情就是命令。“8·17”陇南暴洪灾害发生后,张掖公路局快速反应,千里驰援,党员干部众志成城,始终战斗在抢险保通第一线,冲锋在清理滑坡塌方最前沿,筑起了一道冲不垮的堤坝,他们擎起的党旗在抢险一线迎风飘扬。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堤坝。哪里有险情,支部就建在哪里。接到省厅抢险命令后,张掖公路局党委立即行动,在抢险保通一线成立的临时党支部成为抢险队的“主心骨”,在路上、在车上、在驻地,多次召开支委会研究安排部署抢险保通工作,思想动员、组织队伍、转运设备、进场抢险、保通推进等一项项工作的细致安排,一件件事情的保障落实,确保了抢险任务顺利推进。同时,尽最大努力为抢险队伍职工解除后顾之忧,沟通协调联系驻地、千方百计保障后勤、开展慰问鼓舞干劲,把全队的心思和精力集中在抢险保通上,临时党支部不仅充分发挥了政治核心作用,更成为抢险队员的“贴心人”。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哪里最危险、哪里最艰难,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张掖公路局抢险队承担着国道212线武都崖角村至外纳村6公里的抢险责任,是武都通往文县“生命线”的一段,一面是地势险峻的高山、一面是水流湍急的白龙江,不时有滑坡塌方、落石滚下。9月1日,一块直径约3米的巨石滑下,就滚落在通行车辆前方两米不到的地方,让人惊出一身冷汗。党员们战天斗地,与时间赛跑、与洪魔较量,多点作业、合力攻坚、整体推进。有的党员在装载机、挖掘机的先锋岗上大显神通,有的党员在观察瞭望、交通疏导的责任区里挥汗尽责,一块块巨石、一处处塌方、一堆堆淤积一次又一次的被清理干净。在党员突击队的带动下,经过14天的连续奋战,张掖公路局抢险队清理滑坡及淤积物18400余立方米,有效保障了责任路段群众出行、抢险救灾和运送物资车辆安全通过。
抢险中,让党员们心存困扰的不是山体落石之险,而是水土不服之困、蚊叮虫咬之扰,队员们的手臂上、腿上、身上被蚊虫咬出了大大的肿块,甚至有的同志的眼皮上被“吻”的眯成了缝、嘴唇上也被“亲”的嘟了起来。还有的党员来不及跟父母、妻儿道别,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抢险队副队长郭光生忍着身体不适,来回奔波,把喉咙喊哑了;现场安全管理员李晓强脖颈上的皮肤晒得脱了皮,原本白净的他变成了非洲黑小伙;老先进梁荣,技术过硬,把装载机玩的团团转;50岁的老党员顾文虎每次从一线回到驻地都是一身的泥水;90后的退役军人刘垒,女儿还在家咿呀学语……他们抢险的身影就像一座座灯塔,是抗洪抢险中的最美“逆行者”。
灾害敌不过信念,困难挡不住英雄!在抢险保通的战斗中,张掖公路局抢险队临时党支部和全体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主动担当、敢打头阵,使党旗在抢险保通一线高高飘扬,熠熠生辉。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