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公路事业发展中心2025年高台元山子段4项养护项目主体工程顺利完成

时间: 25-07-08 来源:养路计划科 作者:姚利军 吴涛 邢晓凌

7月7日,随着最后1米Sup-13上面层铺筑完成,张掖公路事业发展中心2025年高台元山子段2项路面重铺项目(G312线K2825+550-K2829+640段、G213线K560+860-K564+170段路面养护工程)及2项危旧桥梁改造项目(G213线红柳河桥、G312线防洪5号桥危旧桥梁改造工程)历经80余天紧张施工,主体工程宣告完工。项目开工以来,中心聚焦质量管控、安全保障与施工进度,多措并举抓落实、提质效,全力推进工程保质保量完工。

G312线路面养护工程完成效果(赵珏亮 摄)

狠抓过程管控,筑牢工程质量根基。严格落实工程质量管理责任,紧扣养护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全力保障养护工程高质量实施。一是技术交底精准落地。各项目开工前,组织召开工程技术交底会议,邀请设计单位针对冷再生底基层、ATB-25、Sup-13面层及UHPC结合桥面板组合梁桥施工技术进行交底,围绕项目质量控制要点开展技术辅导,确保参建人员底数清晰、目标明确。二是试验检测全程严控。充分发挥项目办中心试验室质量监督作用,对进场原材料进行高频次抽检,同步强化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参数校验,重点监测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油石比,路面压实度、厚度、渗水系数、构造深度,桥梁桩位、桩长、标高等关键指标,以数据化手段把好全过程质量关口。三是首件认可严格执行。全面落实首件认可制,严格督促施工、监理单位系统总结首件施工参数,路面工程重点总结松铺系数、压实机具组合、压实遍数及混合料拌合参数,桥梁工程聚焦钢筋笼安装定位、混凝土浇筑、UHPC桥面板吊装、支座安装控制等关键环节参数,所有工序经首件工程报告审核通过后,方允许大规模施工。

复核T梁间距(陆波 摄)

科学统筹调度,跑出施工“加速度”。为减少占道作业对交通的影响,保障社会公众出行顺畅,中心秉持“让路于民”要求,多举措提高施工效率,加快养护工程建设进度。一是前期筹备抢先机。将占道作业审批作为前期核心任务,提前对接交警、交通综合执法等部门,积极督促施工单位办理占道手续,为工程提速奠定基础。二是节点管控提效率。紧盯关键环节、关键工序挂图作战,根据每日施工进度,认真分析研判影响工程进度的原因,动态优化调整施工计划。在保障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增开作业面、加大人员设备投入、调整作业时间等方式,全力抢抓工程进度。三是交通组织巧优化。结合工程路段路侧实际,灵活采用“便道通行+半幅双向交替通行”等交通组织方式,最大化拓展项目实施空间,缩短项目建设工期。G312线、G213线2项路面养护工程有望较原计划提前15天完工。

路面钻芯取样(赵珏亮 摄)

创新技术应用,赋能养护管理升级。在红柳河桥、防洪5号桥危旧桥梁改造工程中,中心以“四新”技术应用为抓手,推动养护水平再升级。针对传统钢筋混凝土桥梁加固中自重过大、施工周期长的痛点,中心首次在工程上部结构尝试应用UHPC结合桥面板组合梁,该结构是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桥面板与钢梁(或混凝土梁)通过剪力连接件组合而成的复合受力体系,桥梁结构厚度仅10厘米,却具备抗压强度超过150MPa的显著优势,其工厂化批量预制、现场装配的施工模式,不仅实现了高强度、高韧性、超强耐久性与轻质化的性能突破,更大幅缩短了施工周期。此外,中心还同步在2项危旧桥梁改造项目中试点应用了新型桥面防水剂,通过新技术、新材料的协同应用,既从结构性能上突破了传统加固限制,又从防护功能上提升了桥梁全寿命周期质量,为同类工程技术升级提供了可参考的实践样本。

4项养护工程累计完成路面结构重铺7.4千米,拆除新建2座1×16米UHPC结合桥面板组合梁桥梁,完成投资2825万元,占总投资的95%以上,工程项目的实施,可大幅提升G312线、G213线高台元山子路段的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为区域交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