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锋·共生·智变—张掖中心路面裂缝处治观摩暨DeepSeek赋能公路养护交流活动纪实
春阴褪去、天色渐朗,百日大干迎国评劳动竞赛如火如荼之际,4月11日上午,张掖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在S301线大满养护站附近摆下“擂台”,各养护单位的60余名技术骨干、养护精英摩拳擦掌,这场融合了实操竞技、经验交流与技术探讨的路面裂缝处治观摩活动,也吸引了县区交通局、高速公路收费部门的20余名工作人员前来围观。
紧密协作精准开槽
清缝环节学习观摩
配合灌缝引来围观
场上争锋,“技”见高低
开槽机的嗡鸣惊飞路肩觅食的麻雀,临泽段“老将”梁荣率先摆开阵势,他屏气凝神紧盯裂缝处,刀片精准卡入刻度槽,手腕微调便切出笔直豁口,飞溅的焦糖色火星见证着他的精湛技艺。民乐段的张学武是清缝高手,扬起的粉尘还未落地,就被负压吸附装置迅速收集,整个清缝过程干净利落。高养所的老周半蹲在裂缝处,熟练地操作着胶枪,拇指轻压的瞬间,黑亮的密封胶精准嵌入10毫米宽的裂缝,完美包裹住裂缝的“毛细血管”。
B组的较量备受关注,甘州段使用的手扶式沥青灌缝车轻巧穿梭,参赛人员缓缓控制流量,填注后的裂缝表面平整,缝隙边缘紧密贴合,赢得现场阵阵赞叹。肃南段的引线槽花样翻新,有漏斗型的底盒引着密封胶深入槽口、线形顺畅,有符合人体工学设计的握把便于操作、灵活省力,大家纷纷拍照记录,以期将所学应用于日常养护。高台段的“小将”团队表现亮眼,他们胆大心细、默契配合,师父老赵从旁提醒,3人更添了一份底气,快速完成裂缝填补,展现出了年轻一代的活力与专业。
温度控制是此次实操的关键环节,技术人员与裁判组手持测温枪、游标卡尺穿梭其间,对准沥青表面时温度读数跃然屏上,严控胶液温度,还不时俯身测量胶体饱满度,用指尖感受接缝平整度,严谨得如同给艺术品打分。
DeepSeek赋能公路养护座谈会
场下论道,“集”思生花
实操作业的硝烟刚散,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交流会热烈开启。参赛人员围坐一起,就观摩中的亮点、不足及近年路面灌缝质量检测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言辞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既有对细节处理的精妙见解,也有对整体工艺流程的优化建议,为今后的公路养护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高养所自曝“短板”,分析了高速公路与普通干线公路养护的差异,分享着将高速公路灌缝技术核心要点转化应用到国省干线养护的方法思路。山丹段交流了通过养护作业区布设桌面推演、岗前安全交底、人员教育培训等提升作业效率和安全性的做法。民乐段还补充了精细化操作的重要性,强调工具与材料适配性对延长路面寿命的关键作用。试验检测室关于路面灌封胶检测结果的分析引起了大家的重视,“裂缝清理是基础步骤,未清理干净的杂质影响灌缝胶与基面粘结,就像外科手术清创不干净就会感染。”“基面检测是关键环节,含水率超标影响灌缝胶粘结,需严格把控。”“要定期校准灌注设备压力表,加强设备维护可提高压力稳定性,能提高灌缝胶填充密实度。”几个养护队长低头速记,要把别人“踩过的坑”变成“集体富矿”。
数技赋能,“智”启未来
在此次观摩交流中,DeepSeek在养护生产中的应用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有的分享了基于AI图像识别技术的路面病害自动识别系统,以养护优先级清单为养护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有的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DeepSeek的数据分析和预测功能,对路面裂缝的发展趋势进行精准监测和预警,从而提前制定科学合理的养护计划。还有人提出了DeepSeek+低空飞行巡检,以期利用智能无人机、AI识别技术与自动飞行能力,构建起一套高效、智能的公路巡检体系,提高传统人工巡查效率,缩短病害发现与修复周期,降低养护作业的安全风险。
通过大量的案例分享与探索交流,大家深刻认识到了智慧养护提质增效降本的巨大潜力,也明白AI技术是辅助工具,既要会用、用得好新兴技术,还要保持和强化独立思考能力,警惕“工具依赖”,杜绝“技术替代人”的倾向,使人工智能成为智慧倍增器而非替代品。
活动在热烈的讨论中走向尾声,从清晨的机械轰鸣到午后的数据奔流,从刀尖起舞的实操竞技到算法跃动的智慧研讨,当老匠人遇上新技术,当实战经验碰撞智慧工具,他们从这场观摩交流中找到的不仅是裂缝处治的最优解,更是实现公路养护现代化的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