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为更好的你 ——张掖市公路养护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侧记(二)

时间: 23-08-21 来源:临泽公路段 作者:孙园媛

初秋八月,骄阳如灼,在这秋意渐浓的美好时节,张掖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举办了一场甘肃省百万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张掖市公路养护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青年“小匠”们在赛场上传承技能,撑起公路养护技能人才队伍的未来。


成为公路养护“多面手”的“斜杠青年”

“同志,同志,你怎么了?能听到我说话吗?”这是参加心肺复苏与创伤包扎现场的参赛人员葛佩汶正在进行“紧急救援”。他不停地冲着“伤员”大声叫唤,见“伤员”半天无声应答,便迅速摸了摸“伤员”的脉搏,判断“病人”心跳情况,见情况紧急,他决定进行人工呼吸。1、2、3......一下,一下,又一下,他不停地进行胸部按压,然后小心翼翼地托着“病人”的下颌吹气,能感觉到他的手法并不娴熟,比赛中也略显紧张,但我还是看到了他一脸的认真,仿佛那一刻他真的就是“大白”附身在抢救伤员,经过不懈的努力,“伤员”的胸廓终于有了起伏。接下来是创伤包扎,只见小葛谨小慎微地在伤口处进行消毒,然后轻轻敷上纱布对伤口进行包扎,生怕劲使大了伤害到“伤员”。比赛结束后,在他待考下一个科目之余,我和小葛简单地聊了聊天。我问他:“平时都是看到你在路上指挥交通,今天作为一名‘救援者’,对刚刚的表现怎么评价?”,“我感觉还是有点不满意,其实在昨天培训时我特别紧张,尽管我早早就为今天的比赛做了很多功课,比如我会经常利用晚上休息时间上网查阅资料、看视频,并且无数次“偷偷”模拟现场救援,今天在比赛时我感觉自己就真的像是置身于抢救现场,那一刻我真的觉得作为一名安全员,要把自己训练成“多面手”,我认识到了我的职责不仅仅是为确保养护作业安全进行保驾护航,也要对紧急情况下的救援工作烂熟于心”,他说到。从一场简单的技能大赛中我看到了青年公路人对公路事业的坚定信心,也感受到他们遇到问题时展现出的抓机遇、应挑战、化危机、育先机的能力。


想成为手拿“金刚钻”的“工匠之才”

公路养护预算编制及工具应用是本次竞赛的内容之一,可以说这一科目是一项难点,更是推进养护工作的重点。对于一名小修保养技术员来说,扎实掌握工程预算编制是实现降本增效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公路养护和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曹家臻是临泽公路段的一名小修保养技术员,在本次技能大赛中他参加的科目就是编制养护预算。刚拿到桥梁养护施工设计图,就见他在图纸上圈圈画画,好像顿时心中就有了眉目似的,没过多久,他就开始在电脑上敲起了一个个数字,经过长达两个多小时的写写算算,这场比赛中终于结束了。“你认为预算编制这一科目难吗?”“说实话,这对于我们单位来说都是一个弱项,更何况针对我们这些年轻的技术员就更难了。”比赛前,为了尽快掌握纵横公路养护云软件,他经常沉浸在书海里,还主动申请去兄弟单位开展为期几天的“拜师学艺”,晚上便又一头扎进电脑开始钻研,有时候甚至忘了夜深人静是该休息的时间了。为了能更好地做好养护生产各项工作,这位“90后”的青年总是把养护一线作为“练兵场”,把办公室当作“学习屋”,以路为家是他白天的状态,以站为家是他晚上的常态,正是有像他这样的公路青年将“练兵备战”付诸于养护工作的实际行动中,不断发扬着甘当路石、顽强拼搏的“两路”精神,公路事业在新时代的道路上愈加焕发光彩。


想成为拥有“硬核力”的“复合人才”

从机关锻炼到养护一线历练,从安全员到机械驾驶员,从“技术小白”到一专多能的业务骨干,这是当代公路青年段学茂的工作经历。本次技能大赛,他参赛的科目包括心肺复苏与创伤包扎和养护作业区布设。对于这位青年当中的“老师傅”来说,这些科目内容他早就顺手拈来了,在两项比赛中,他都看起来从容不迫、操作自如,感觉考题对他都是“小菜一碟”,轻轻松松就完成了大赛项目。为了进一步深造自己,他积极向一线“老骨干”执经叩问,努力学习机械车辆驾驶技术,提高车机设备驾驶操作技能。他为取得增加证照,考试前每天都前往驾校进行实操训练,几日没见他本来就黝黑的皮肤更像“包黑炭”了。信息化发达的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有了更高的要求,也让一技之长显得尤为重要,像段学茂这样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当下公路事业发展当中的模范践行者,青年们要以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去学习和立身实践于本职工作中,并努力在养护事业中发挥更大的自身价值。

新时代的公路青年,是传承和发扬“两路”精神和八棵树精神最年轻的血脉。他们坚守在养护一线、扎根基层,切实在“基层练兵场”用辛勤劳作践行着公路人的初心和使命。近年来,基层公路段这个“小集体”也时刻为中心这个“大家庭”培根育苗,为养护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