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满养护站里的“八棵树”

时间: 23-08-14 来源:党委办公室 作者:赵亚伟

毒辣的太阳直勾勾地炙烤着大地,在晒蔫的绿植的映衬下,大满养护站院子里红色宣传栏中的八个身影显得格外耀眼。走近一看,才知道是甘州公路段选树的八身边的榜样这里有坚守养护一线三十三年的老站长陈全胜,有推着热熔标线机跨区域作业的王怀贵,有永远把最难干的活留给自己的郝瑛年,有技不压身的“万金油”高金祥,有带着职工搞“三园”建设的退伍老兵张国兵,有三十年如一日巡路、护路的“公路美容师”郑兴红,有一专多能的机械操作“多面手”连平,有“白天在路上干、晚上把数据算”的统计员张睿。这些熟悉的身影,挺拔而坚韧,像极了西北坚硬土石里顽强生长着的白杨树!

 交安设施专业化养护作业队队长王怀贵在进行标线施划作业(李晓云摄)

千里奔袭,划好每一条标线

8月8日下午2点,国道312线高台段K2812公里处,队长王怀贵带着交安设施维修队的九个兄弟正紧张忙碌着。加满热熔涂料后400多斤重的热熔标线机推起来有些费劲,高温裹挟着预热仓的热浪,不停向他们袭来。此时路面温度已达60多度,汗珠顺着脸颊不住地滚落但这个平均年龄48.3岁的队伍中,没有任何人发出一句怨言。从现场布设、施划水线、吹扫路面、滚涂底胶、溶化涂料到施划标线,每一个工序,他们都配合默契。盛夏时节,王怀贵和他的队友推着这个“大家伙”,在张掖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养护的764公里公路上已不知转场了多少次,8000多平方米顺畅的标线,是这支队伍晴天里跨区域作业的劳动成果。早上7点上路作业到傍晚收工回驻地,他们每天至少要在路上连续工作12个小时以上,野外作业、住小旅店、错过饭点是他们的日常。为不偏不倚划好每一条标线,他们头顶烈日千里奔袭,哪里需要,朴实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

综合性专业化养护作业队副队长兼统计员张睿在吊装涵洞盖板(李晓云摄)

与时间赛跑,换好每一块护栏板

8月9日早上6点半,甘州养护站院内综合性专业化养护作业队队长高金祥已经开始了岗前安全交底。这支队伍有些特别,工作内容随季节变换,路面灌缝、油路修补、标线施划、设施维修、防滑保畅都是他们的主业。8点24分,在100多公里外的G312线2593公里处,他们开始了波形护栏维修。因为肇事车辆巨大的撞击,使得护栏板和立柱严重变形,螺栓卡在孔洞中拧不下来队长高金祥在队友们的协助下,手提焊枪巧妙地进行切割。取下损坏的护栏板,拔出变形的立柱,把新立柱打入路肩,将新护栏板依次安装在立柱上······一系列的操作干脆利落。其实,是一项特别消耗体力的工作,搬运一块重达150多斤的波形护栏板就已经让人大汗淋漓若是螺栓孔位出现偏差,还需用钢钎校准,这就像拿着一百多斤的护栏板拼积木,看似简单却辛苦异常。养护人员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橘红色的养护服了一幅幅自带白边的“地图”。为了节省时间,他们早上六点多出发,午饭在路边匆匆解决。队长高金祥们是和时间赛跑的每天修的多点、快点,司乘人员安全就多了一份保障

甘州公路段甘浚养护站站长张国兵种植蔬菜

用步伐丈量,好脚下的每一条路

8月11日上10点,甘州公路段甘浚养护站养护人员正在S237线忙着清理路面,连夜的风雨吹断了道路旁的柳树,给行车安全带来了隐患。站长张国兵到达现场后,先将倒伏的树拖道路旁,接着和同事们着手切割树主枝分解树杈分支搬运装车清理路面。半个多小时紧张工作,安全隐患及时消除。这个只有5名职工的养护站,负责着S237线20.9公里的日常养护任务和5000多平方米的菜园种植工作。早上八点,他们开始一天的公路巡查、日常保洁、交安设施养护工作。清理路肩杂草,清洗标志牌、里程碑,刷新百米桩、道口标柱是他们爱干的工作。虽然杂草将双手划出了血口子红、白、蓝三色的油漆味道刺鼻、溅得浑身都是,但一米、两米、······20.9公里公路,他们喜欢用脚步丈量当镜头对准他们晒得黢黑、挂满汗珠的脸庞,不善言辞的他们只是憨笑。烈日当空,热浪滚滚,却挡不住他们养路、护路的坚定步伐。

曾经,老一辈公路人用脚步丈量过的地方,都已长出了条条新路;曾经,老一辈交通人在心里勾画的蓝图,都已铺在了陇原大地。有人说,有公路的地方,便会有树;有树的地方,便是一片生机勃勃。这路的延伸、生命的繁衍,正如那“八棵树精神”,被一代代公路人播种、传承,循环往复、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