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次掌声的背后
1个小时40分钟,4名宣讲人,33次掌声······一连串的数字会让你想到什么?3月20日上午9时,由省交通运输厅主办,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和张掖公路发展事业中心承办的“八棵树精神”事迹宣讲报告会在张掖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精彩开讲。4名宣讲成员围绕《一条路,八棵树的生命传奇》《两地书,八棵树的精神滋养》《三代人,八棵树的薪火传承》三个主题,深情讲述了一代代甘肃交通人不惧艰险、开路护路、担当负责的感人故事。不到2个小时的宣讲会,现场响起33次掌声。
宣讲团
细细品味,每一次响起的掌声,似乎都蕴含着不同的深意……
“祁连深处镜铁山,四季气候一天现,五月风刮石头跑,六月仍然北风寒,七月已是漫山雪,八月棉衣身上穿,九月已是腊月天,十月风霜割人脸。在茫茫戈壁和巍巍祁连间公路人修筑了一条天路——S215线。S215线海拔高、地质条件复杂、生活环境严酷、天气变化无常,时而黄风呼啸、沙石漫天;时而冰雹倾斜、浓雾遮天蔽日;时而大雪纷飞、寒冷透彻心骨。山上海拔高、空气稀薄,人即使坐着不动都会气喘目眩、头痛欲裂,这样的环境即使是生存都困难,可就是这条艰险的路锻造了八棵树根系。”
我们从宣讲人员的讲解中走进了祁连雪山,走向了老一辈公路人开垦荒地的岁月,仿佛看到了正在用双手搬运石头的公路人的身影,那条路从无到有,筚路蓝缕。
观众视角
——掌声,是对老一辈交通人踔厉奋斗的深情崇敬
“父亲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上小学的时候父亲是段上的总务,每个月要上山给十几个道班送米面蔬菜等生活物资。有一天在给柳沟泉道班送完草药返回的途中,破旧的老解放牌车的车灯坏了,祁连山的冬夜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司机小陈冻得瑟瑟发抖,连操作都困难。父亲知道在外露宿一夜不仅可能会把人冻伤冻死还会耽误第二天给另一个道班送煤炭的任务。父亲果断穿了一件皮大衣左手抓着引擎盖、右手握着手电筒。蹲在保险杆上给司机照亮……”
我们看到无数的公路人一心护路,喝凉水、啃干馍,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舍弃小家的团聚换来千万家的团员。
歌伴舞献唱
——掌声,是对公路人敬业奉献精神的由衷赞许
“演讲开始的音乐节点不对”“四个人的走位稍微靠后点”“转身后幅度不要太大,尽量把正面给观众”……尽管这已经是今年的第7场,“八棵树精神”宣讲团成立后的第17场宣讲,但她们还是像第一次做报告时一样专心、专注、专业。主持人站在哪个位置,宣讲人员怎么出场,背景音乐音量调到多大,视频什么时候播放,挥手先朝那个方向……每一个细节,宣讲团带队黄淑珍都和大家反复探讨、演练。
半个多月马不停蹄的宣讲,让宣讲团的成员有些疲惫,大家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嗓音哑、嗓子痛、感冒、胃痛等症状,但对接方案、审核主持词、调试设备、现场彩排……他们没有一丝的抱怨和不耐烦,不管睡多晚、起多早,只要一站在台上,她们展现出的都是最佳状态。
一场宣讲背后,是宣讲团一行几百公里的奔劳,是彩排现场一遍遍精细的打磨,是设备调试员一次次精准的卡点,是宣讲人员一句句情感饱满的讲述。所幸,所有台前幕后人员的付出在阵阵掌声中得到了回馈。
——掌声,是对宣讲团台下苦练细磨的充分肯定
33次掌声,是崇高的致敬,是深情的感谢,是共同的经历,是昂扬的斗志……甘肃交通人将自觉传承和弘扬好“八棵树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当好甘肃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养路先锋”,为实现交通强国甘肃实践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