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青年成长序曲之九:这缘 妙不可言

时间: 22-09-01 来源:高台公路段 作者:孙彦冰

徒弟:高台公路段孙彦冰

师父:办公室马世民

有一种相遇,恰似一抺新绿,唤醒沉睡大地。有一种情缘,宛如人生初见,拨动奇妙的心弦。

书画里遇知音

都说世上唯一能扛住岁月摧残的就是才华,唯一能唤醒人类灵魂就是一个人的人格与骨子里不露声色的情致,每当心静下来时,那种浸透灵魂的诗情画意,总在不经意中闪闪发光,犹如远山传来萧萧的笛声,拨动了心弦,柔波荡漾,生了意境,醉了欢喜。

对师父的最初的印象,来自单位网站和公众号上那一幅幅精妙绝伦的书画作品,在我看来这定然是一位稳健练达、成熟稳重中年人的手笔,这对于同样爱好书画的我,就此埋下了崇拜的种子。后来,很凑巧的领导让我到纪委报送一封文件,并再三叮嘱交到马世民同志手中,听到这个名字我既兴奋又忐忑,兴奋是因为终于可以见到我心心念念的偶像,忐忑是想到即将面对一个严肃又古板的中年人,心中莫名紧张。

来到纪委门口,只见办公室放着两张桌子,却只有一个身穿白色衬衫的大哥哥坐在电脑前聚精会神地写着什么。见到门口有人,他忙抬头微笑地问道:“你好,你找谁?”“我有份文件要交给马主任”我慌忙答道。他笑着说:“给我就可以了。”就这样,在慌乱和失望中我匆匆忙忙离开了纪委办公室,心心念念的人终是未曾相见。

文稿里点迷津

与其他徒儿不同,我与师父的相识略显与众不同,虽然已不记得与师父的第一次会面,但我清晰记得在腿伤恢复后回到单位的第一天,中心牛主任告诉我,为我找了一位师父,在惊喜之余又略显好奇,直到有一天机缘巧合之下与师父再次相遇,在得知我心心念念的师父居然就是我崇拜已久的偶像时,无比兴奋又无比汗颜,真正是见字不知人,见人不知是本人。

师父是个温暖的称呼,徒儿也是一旦师徒一次,一辈子的情谊都在里面已然记不清给师父添过多少麻烦,只记得把密密麻麻的文字发给了师父,师父总是耐心细致的点评和指导。《四同步四结合谱写党建业务协奏曲》是师父为我指导的第一篇文章,他在我原稿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润色,最大程度保留了文章原意,并将修改痕迹一一保存。我循着痕迹一点点地看文章是如何进行雕琢的,它如同精美的饰品,除却巧夺天工的技艺,还需要珠宝的点缀,我最大的缺陷在于“书到用时方恨少”,文章过于平实达不到抓人眼球的效果。师父便安慰我道:“不要急,也不要气馁,写作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写文章,意思表达一定不能落入俗套,要让读者读到真诚、读到新颖、读到别致”。为此,师父时常为我分享一些经典的文章、美妙的文段和有趣的视频资料,教我如何从工作中发现信息源,如何发掘工作亮点,如何组织材料,如何改掉学生时写作文的习惯去熟悉公文的严谨,慢慢掌握工作技巧,从“蛮干”向“会干”转变。通过不断的学习,从两眼摸黑的迷茫到学有所获的淡定,从一无所知的小白到对政务信息、公文文种的熟知,从无从下手的胆怯到主动思考的从容,我成长的每一步都注满师父关切的力量。

生活里见真知

师父喜好清净,淡淡的如茶,“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施。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是我对师父的又一印象。无论是张路路IP的设计,亦或是绵延祁连山的创作,他都是那个挖掘不尽的宝藏,我常常在想,倘若得到师父的全部真传,让自己也那般惊艳一次,也那般静静地不要任何雕饰,也能成为风景。

记得刚踏上工作岗位,满怀激情地期待能一展拳脚、有所作为,可自从坐在办公室综合岗位的那天起,文件的收进、发出就充斥着我的生活,一遍遍同样的操作,一次次重复地打印,一遍遍跑领导办公室签字和发通知。日日、月月、年年,烦琐机械的办公室工作一度磨灭了我的热情,让我迷失和困惑。我抱怨过办公室工作杂,也抱怨过工作技术含量低,甚至对同事的咨询都很不耐烦,直到与师父真正结缘,无数失落忧郁徘徊,因为师父的一句安慰,便泛起浪花,找到希望;因为师父的一句鼓励,便满目春光,草绿花香。师父告诉我,人生或许只是渡口,我们是永远的过客,用心记下生命里的一些感动和美丽,就能拥有无数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们不需悲叹、低泣,因为强者不相信眼泪和伤心。只有不懈努力,才能看见花开,才能拥有美好岁月。

师徒不是亲情,却比亲情一点也不逊,师徒不是友情,比友情一丝也不淡,师徒不是爱情,比爱情不失美丽浪漫。人世间不是人人都能以师徒相称,所以,我是多么的幸运,行走人世间,这缘、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