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七〇九
踏上征程,在海拔3000米的地方,把理想和信仰打进被囊,将稚气和乡愁放进梦乡,六月的山坡依然荒凉,哪怕无人欣赏,我依然相信路上充满着光明与希望,我多想用激情和汗水将青春绽放,用刚毅和坚强打造公路人的模样……
1971年12月12日七〇九战备公路开始修建。肃南地处高海拔山岭重丘区,在这里修路,每一分每一寸都要比平地困难许多,在那个物资贫乏,全靠人力、蓄力的年代,机械就是一种奢望,工人们只能把那些大石块按筑路要求一锤一锤砸成几厘米的小碎块,即使汗流浃背,为了工期也只能不分昼夜地干。修路的时候回不了家,就在路边用柳枝搭个棚子,上面盖些牛毛毡、塑料布或者茅草,遇到阴雨天气,棚子四处漏风,冬天就更不用说,大家裹着破旧的棉絮连身滚,背靠背挤在一起取暖,各种取暖的方法都用上了,但依旧无法抵御寒冷。就这样,直至1972年11月,这条全长57公里的山区公里终于全线竣工,历时1年零四个月,在筑路过程中,材料全靠人背、肩扛或牦牛、骆驼拉,其艰难程度不敢想象。
“修路就像打江山。一条路三年五载建好后,要保证它常走常新,养护就是最严峻的考验,”张福继续说道。七〇九战备公路修好后,为了搞好正常的养护管理,张掖公路总段成立了肃南养护工区,人员都是从民乐、高台、甘州抽调组成。在当时的情况下,大家都清楚,去肃南不仅是养路,更是举家搬迁,但赵生德、李生祥、李建平……我能说出一大堆名字来,他们还是义无反顾、毫无怨言的去了,现在虽然路通了、也宽了,交通也更便利了,但他们还是依然选择坚守在肃南。那时,公路的日常养护设备非常简陋,施工全靠‘人海战术’,锄头、铁锹和畚箕就是养路三大件,七〇九道路狭窄陡峭,不具备机械化养护条件,大家全凭体力清扫路面、填埋凹坑、修复护栏、清理界石标志以及修整路边的花草树木,这一养就是一辈子”。
一个理想
在作业现场,书记边干边和大家聊起了理想,和我同龄的小王说:“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时常有怕被埋没的痛苦,与其这样,还不如把自己当成一粒小小的铺路石,以赤诚之心守候一条平安大道。”更换标志牌的张工说道:“对于我而言,已然记不清当初的理想,但我知道我现在的理想就是把路养好,我也知道天气温度越高,沥青路面修复效果就越好。”正在清理边沟垃圾的孟家庄养管站站长明坤国即兴吟了一句打油诗,“乱花渐欲迷人眼,美丽公路靠咱捡”,一时间笑声顿起,这爽朗的笑声,像骀荡在山谷中的清风,响彻了美丽的裕固山城。
孟家庄养管站旧址
百年岁月峥嵘,精神代代相传。随着时代的变迁,七〇九战备公路历经几次大改造已然变成了平整的柏油马路,成为了G213线的一部分,至于它的名字,除了老一辈的养路工,现在基本无人知晓,但它承载着的浓郁历史却一直激励着我们,也让我们明白,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公路青年,只有把目光从个人的小天地中挣脱出来,将个人理想与家国情怀结合起来,让个人理想同建设交通强国的时代使命对接起来,才能真正走出精彩的人生。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