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下砺精兵 实战淬炼“应急红” —“应急使命2022”高原高寒地区抗震救灾实战化演习纪实

时间: 22-05-16 来源:应急保障与路网监测中心 作者:王维学

5月11日,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甘肃省人民政府在张掖市等地联合举办高原高寒地区抗震救灾实战化演习,代号“应急使命·2022”。演习模拟张掖市发生7.5级地震,造成大量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灾区部分道路、电力、供水、燃气、通信中断,山区出现滑坡、崩塌等。


演习共设置18个大类科目、41个具体演习科目。甘肃省交通运输厅、西部战区联参作战局牵头负责损毁公路桥梁抢通科目演习,省公路发展中心、张掖公路发展中心等单位具体参与实施。金戈铁马,战鼓擂动,3月上旬接到上级任务以来,张掖公路发展中心立即行动,将参与演习作为阶段性重要工作来抓,按照演习指挥部的安排部署,高位谋划,科学组织,全程参与了演习准备、队伍拉动、综合演习等,圆满完成演习任务。


前期准备:高位谋划  快速推进

队伍拉动整训(张啸天摄)队员搭建宿营帐篷(张啸天摄)修筑完成的演习场景(钟晓亮摄)


此次演习是部、省联合组织的大型实战化演习,规格高、科目多,张掖公路发展中心将参与演习作为向全国推介甘肃交通部门的重要平台、展示军地联动机制的大好机遇和检验应急工作成效的有力抓手,按照演习指挥部“四个零”(人员零伤亡、装备零受损、疫情零感染、重要信息零失密)要求,及时组建工作专班,提请省厅成立演习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现场工作、综合保障、新闻宣传4个专责组,明确职责分工,列出任务清单,统筹推进落实。


针对此次演习涉及层级多、部门多、环节多、不确定因素多等特点,张掖公路发展中心及时与部、省、市演习指挥部和各专责组对接沟通,向上级部门请示汇报,与科目参演单位沟通协调,合力做好演习准备工作。及时牵头制定科目演习实施方案、场景搭建方案、队伍拉动检验方案、装备展示方案、队伍回撤方案等。按照演习指挥部安排,在多次踏勘、反复论证的基础上,修筑一条长460米、宽12米、高3米的主路及长123米、宽5米的辅路,并增设相关附属设施,提前5天完成演习场景搭建任务,得到演习导调组和现场组的一致好评。


队伍集结:闻令而动  赶赴灾区

公路塌方清理现场(钟晓亮摄)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交通运输厅演习领导小组副组长胡雄韬在1号演习场损毁公路桥梁抢修现场指导桥梁架设演练(张啸天摄)人机协同搭建钢桥(钟晓亮摄)


“张掖市发生7.5级地震,造成G312线黑河1号、2号、3号桥垮塌,G312线一处发生塌方,通往震中灾区的‘生命线’阻断,救灾人员、物资、机械无法进入灾区,情况十分紧急”!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接到上级指令和灾情报告后,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刘建勋立即赶赴厅调度中心,会商研判震情灾情,立即启动一级响应,决定以张掖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人员为主组建45人的甘肃省公路交通救援队,携带快速架桥车、挖掘机、装载机等机械装备18台套,迅速向灾区进发,并请求部队支援,共同承担起损毁公路桥梁抢通任务,全力打通“生命线”。


救援队到达演习现场后,迅速组织开展宿营区建设,平整场地、搭建帐篷、接通水电、设立指挥部等,第一时间让队员们喝上热水、吃上热饭,在短时间内高标准完成了宿营区建设任务。


综合演习:着眼实战  砺练精兵

省交通运输厅领导慰问甘肃公路交通救援参演队员(张啸天摄)队员探讨交流山地挖掘机操作技术(张啸天摄)宿营地餐车制备午餐(张啸天摄)


“地震发生后,公路交通作为救灾生命线,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抢通损毁公路桥梁,使救灾人员物资机械尽快进入灾区开展救灾是关键。甘肃省公路交通救援队积极吸取参与汶川、玉树、陇南地震灾害生命线抢通的经验做法,坚持实战牵引、问题导向,在练技能、练协同、练战法、练保障上下功夫,着力解决应对大震巨灾中“断、慢、乱”的问题。


在正式演习前,甘肃省公路交通救援队认真开展学习训练,对标“全过程大检验、全员额大锤炼”,瞄准“检验能力、提升意识、寻找差距”的目标任务,白天练操作、晚上练流程,并通过视频回放、桌面推演、技术推敲等方式,不断改进自身救援技术,提升实战救援效率,全力推动队伍抢险救援能力提升。


损毁公路桥梁抢通科目的特点是军地联合、路警联动,共有130人参加。在多次分练的基础上,公路交通救援队与武警、解放军部队及公安交警通过多次全流程全要素合练,使四支队伍配合更紧密、协同更顺畅、救援更高效。


在演习中,一场体能与技能、意志与毅力、时间与速度的较量正式拉开帷幕。公路交通救援队根据演习任务和职责分工,迅速开展灾情评估、安全警戒、应急机械化桥架设和塌方清除等工作,仅用15分钟就完成了黑河1号桥抢通任务。同时,为武警第一机动总队某支队黑河2号桥架设、解放军某部队黑河3号桥架设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最终联合完成救援任务,精湛的技能、过硬的作风被演习导调组和其他救援队纷纷点赞。


队员们非常珍惜这次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场上虚心学习先进的操作技术,场下深入探讨交流操作要领。救援队队长、副队长全天候靠前指挥,连续一个多月扎根一线研讨攻克训练难题。张掖公路发展中心选派基本功扎实的年轻机械操作员学习快速架桥技术和山地挖掘机操作。救援队一位回族队员是山地挖掘机操作员,队后勤保障部门在确保救援队近50人一周三餐不重样的同时,为他吃饭“开小灶”,解决其就餐问题。而他也利用业余时间为年轻好学的队员“开小灶”,把精湛的操作技术无私传授给更多人。


综合保障:高效服务  硬核支撑

抢通现场交通管制(钟晓亮摄)军地协同作战准备开展抢通作业(钟晓亮摄)


自参加演习以来,省交通运输厅、省公路发展中心根据演习任务,将后勤变前勤,调集先进的架桥车、餐车、通讯指挥车等机械装备和技术过硬的机械操作人员,全力保障队伍参演。公路交通救援队根据高原高寒地区气候特点和实际保障需求,进一步优化完善保障方案,为队员提供全方位的保障服务。科学设置指挥部、住宿区、就餐区、储藏区等功能区,共搭建指挥部方舱2个、宿营帐篷8顶,设置宿营床位50个、配备应急背囊50个。配备防疫物资,加大环境消杀和人员核酸检测频次,保障队员安全健康。建立每日例会、疫情防控、安全管理、请销假、值班值守、环境卫生等制度,对全体队员实行全封闭管理,用铁的纪律打造铁的队伍。


救援队注重发挥党建引领保障作用,张掖公路发展中心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经常性地与队员谈心谈话,掌握队员思想状况,解决训练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联合部分参演单位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让党旗、队旗在演习一线高高飘扬。救援队还注重加强新闻宣传工作,制定演习新闻宣传方案,通过在场景搭建、宿营区、指挥部等位置悬挂标语、播放专题片、制作宣传海报等方式,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在参与演习期间,队员们先后经历了冰雹、沙尘、降雨、低温、高温等极端天气的考验。很多队员在长时间的野外训练中皮肤晒黑、脖子起疹,因佩戴口罩脸上留下了醒目的“口罩印”;有的队员孩子临近中高考不能陪孩子;受条件和设施的限制,队员们在营区无法洗澡,但队员们毫无怨言。


省交通运输厅高度重视此次演习工作,厅党组书记、厅长刘建勋,副厅长胡雄韬先后多次现场指导演习场景搭建、队伍训练,看望慰问队员、协调解决困难,为救援队高质量完成演习任务强信心、添动力。511日,厅党组书记、厅长刘建勋在参加“应急使命·2022”演习观摩后,来到损毁公路桥梁抢通科目演练现场,看望慰问公路交通救援队队员,对队员们在演习中的出色表现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养护橘”“应急红”组成的救援队,克服气候环境等方面的不利因素,长途拉动紧张有序,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演习任务,演习效果要比预期的好,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扎根戈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甘当路石”的“八棵树精神”,展现了交通运输行业过硬的业务素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张掖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也多次到演习场、宿营区检查指导和看望慰问。


祁连山下,旌旗猎猎;黑河之滨,厉兵秣马。演习中,甘肃省公路交通救援队与参演单位创新救援技术,通力协作配合,有效锤炼了队伍在高原高寒条件下应对处置大震巨灾的综合救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