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梁荣”

时间: 22-05-05 来源: 作者:

近日,交通运输部第一届“最美公路人”名单公布了,张掖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临泽公路段化音养管站站长梁荣成功入选。其实,这样有含金量的全国性荣誉他并不是第一次获得。早在2009年11月的全国筑养路机械操作技能大赛中,他就以零失误获得了装载机操作满分,被交通运输部授予“全国交通技术能手”称号。2011年10月,又荣获了交通运输部和中国海员建设工会授予的“全国模范养护工”称号。

翻开他的履历,就如同在阅读张掖公路人以路为业、深情耕耘,用点点橘红扮靓山川阔野,以滴滴汗水滋养通衢大道的发展史。遇见他,是青春与岁月的相交,也是初心与使命的传承。

 梁荣宣讲驰援陇南应急抢险事迹

事迹宣讲会,初次与他相遇

2020年9月,在中心举办的驰援陇南应急抢险事迹宣讲会,我第一次见到了这个别人口中的“大拿”——梁荣。他站在宣讲台上,接近一米八的个头,宽阔结实的肩膀,黑中泛红的面颊,给人一种西北汉子特有的朴实和真挚。

“我们到达G212线责任路段后,才发现受灾的严重程度远远超出了预料,道路阻塞、房屋被淹、垃圾成堆……现场可谓一片狼藉。虽然在赶往灾区的车上颠簸了26个小时,已经一天一夜没有合眼了,但灾情不容许我们有丝毫懈怠。为了在最短时间内打通“生命线”,大家顾不上吃饭、睡觉便投入了紧张的抢险工作中……”听着他的讲述,我仿佛看到了在湍急的白龙江和陡峭的高山崖壁间被冲毁的公路上,冒着随时有落石滚下的风险不停忙碌的橘红色身影。

“当时正值学生返校季,但泥石流阻断了娃娃们上学的道路,所以每天在他们上学、放学的时间段,我会停下工作,用铲斗转移这些娃娃们。他们给我们送水、核桃、油饼,看我们不收,他们就放在铲斗里。” 他的精彩讲述赢得了台下的阵阵掌声。我从身旁的几位年长的同事口中得知,他还参加过2010年舟曲特大泥石流和2011年陇南“8·12”暴洪灾害。虽然已近50岁,但这次应急抢险也是他主动请缨,他把年迈多病的母亲交给妻子,依然加入了远赴千里之外的陇南应急抢险的队伍中。在陇南抢险的18天里,梁荣和其他抢险队员与洪水搏击,与时间赛跑,冒着山体滑坡、滚石坠落、洪水吞噬等带来的生命危险,昼夜以继、争分夺秒地清理水毁塌方,疏浚淤塞河道,不但圆满完成了抢险任务,确保了G212线责任路段公路的安全畅通,还竭尽全力为灾区群众清理院落、排忧解难,用实际行动用践行了入党誓言,用实际行动阐释了公路人的使命与担当。

第一次的相遇,让我对他产生了强烈的好奇。究竟是怎样的经历,让这个看似粗犷的西北汉子成为了别人眼中样样都行、操作全能的“梁大拿”?

 梁荣获得的荣誉(部分)

58张荣誉证书,遇见曾经的他

今年初春的一个清晨,梁荣递来一个手提袋,想让我帮他扫描。打开的一瞬间,我的眼球被哪些证书吸引了。

2009年12月,荣获“全国交通技术能手”。

2010年1月,荣获“甘肃省公路系统十佳养路工”。

2012年2月,获“张掖市十大道德模范提名奖”。

2011年至2013年,连续3年荣获“甘肃省技术标兵”。

2014年至2018年,连续5年被表彰为“先进工作者”。

……

如何从一个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普通养路工成长蜕变为行业技术骨干,这整整齐齐放着的58张荣誉证书说明了一切。 

2009年7月,梁荣被推荐参加全国筑养路机械操作技能大赛。文化底子薄弱的他白天训练,晚上自学,硬是靠着一股子不服输的拼劲,将近10万字的学习资料熟稔于心。在实操环节,体型庞大的装载机和高难度的比赛项目在他的手中上演了一次完美融合,“穿针引线”“定点投篮”……一双机械大臂在他的手中舞得“风生水起”,引得现场观众为他连连喝彩。凭借过硬的机械操作技术,那些年他一连获得了好几个“技术标兵”“技术能手”。

他不仅机械操作技术过硬,在作业设备改良方面,还是大家公认的“土专家”。在高速公路养护所工作期间,面对被汽车撞得“拧成麻花”的防撞护栏,很多次他和同事们都觉得束手无策。在和大家多次研究讨论后,他反复试验,最后终于成功地把经过加工的钢板像手指一样焊接在打桩机锤头上,做出了一副“灵巧手”。这项发明不仅使修复校正一块护栏所用的时间减半,而且每年为单位节约护栏板购置经费十余万元,他也因此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调入临泽公路段工作后,他依旧保持着给机械“做手术”的习惯。去年,他将“两头忙”改装成“路面清扫机”,1人1机成功代替了原来10~15人的工作量,此项发明在油路修补作业中每天能为单位节约3000余元的人工费用。

 梁荣教“徒弟”开槽填缝  杨明月 摄

养护作业现场,我遇见未来的“他”

再次遇到他,是在路面灌缝现场。当时,梁荣正在给年轻职工教授路面灌缝要领。按照他教的方法,下一线的年轻职工曹浩很快就能手提灌缝枪灌出笔直且薄厚一致的缝子了。

1991年,20岁的梁荣从同是养路工的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成了一名公路养护战线上的“路二代”。刚上班的第一天,父亲就告诉他,“养路也是门技术活,你要把工作做到最好,把技术练到最精,当工人咱就要当最好的!”父亲传给他的“养路经”他一天也没忘记。工作31年来,他一直带着“初心”上路,秉持“匠心”养路,坚守“恒心”护路,操作机械、挖补坑槽、修复裂缝、路面保洁、路肩整修、标志刷新、疏通涵洞……样样精通,他成为父亲口中的“好工人”。

他已然是一位“好工人”了,但他还是不满足,他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好师傅”,在退休前把他的“养路经”传给更多的年轻职工,为公路养护事业培养出更多的“后浪”。后来,每一次在养护作业下遇见,他都在忙。不是在手把手的给年轻人教授操作要领,就是在讲解路面灌缝的方法、开槽填缝的影响、油路修补的好处;在炎炎烈日下,他和“徒弟”猫着身子在彻底维修机械,时不时会拿讲过的知识向“徒弟”发问;在安全生产分析会上,他详细地指出每项作业中不规范的地方,并给大家示范正确的操作方法;在雪落大地后,他和同事们驾着扫雪车,合力把道路清扫干净,为群众安全出行保驾护航。在他的严管厚爱下,不少年轻人成长迅速,有些成为了公路养护事业的“中坚力量”;有些在省、市举办的机械操作大赛上斩获荣誉;有些在“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里迎来了绽放。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手中的工具也在变,不变的是公路人“养好公路、保障畅通”的初心和使命。正是因为有了梁荣这样的人,让公路养护事业在一代代的薪火相传中提质升级。如今,越来越多的“梁荣们”在推动交通强国甘肃实践的浪潮中踏浪前行,他们将用无悔的青春和无私的奉献在漫漫长路上“续写”更多“遇见”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