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301线奏响秋日“焕新交响曲”
当第一缕秋风轻轻拂过,第一片银杏叶在晨光中羞涩地泛起金黄,S301线上的晨露如同细碎的钻石,在崭新的沥青路面上闪烁着希望的光芒。高速公路养护所的院内,一群身着橘色标志服、眼神坚定的职工已整装待发,他们即将踏上S301线秋季公路养护的“战场”。这不仅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与霜降的较量,更是一场以匠心为笔,绘就千万人平安出行的诗篇。
粘贴裂缝带
精细防水,筑牢隐形护甲
夏日炎炎,暴雨如注,沥青路面在极端天气的摧残下,悄然布满了细密的裂纹,宛如大地的毛细血管,暗藏着侵蚀的隐患。贴缝组杨万明,这位公路上的“妙手神医”,手持特制贴缝带,如同外科医生般精准地操作着每一道裂缝的“微创手术”。毫米级的贴合精度,是他对完美的执着追求;反复压实的掌心温度,传递着他对职业的敬畏与热爱。每一道裂缝,在他的精心“缝合”下,都重新焕发了生机。“别小看这些裂缝,它们可是公路的‘隐形杀手’。雨水一旦渗入,路基就会受损,到时候不仅维修成本高昂,更会影响大家的出行安全。”他边说边更加用力地碾压贴缝带边缘,直至完全贴合,才满意地走向下一处“病灶”。
捡拾垃圾
全面理容,提升路域风貌
公路沿线的野草,在秋风的吹拂下肆意生长,宛如不修边幅的“长发”,不仅破坏了路容的美观,更可能遮蔽交通标志,成为安全隐患的温床。“看好了,今天我们就给这些野草来个‘大变身’!”打草组马振宝、梁彦强、王志鹏等人笑着拿起打草机,随着一阵阵轰鸣声,野草纷纷倒下,边沟逐渐露出了清晰的轮廓。桥涵清淤组、垃圾捡拾组也不甘落后,他们分工明确,精细作业,确保每一寸土地都干净整洁。一番忙碌之后,公路仿佛换上了新装,显得格外精神抖擞。
修建树枝
精心塑形,勾勒流动风景
公路绿化,不仅是生态的屏障,更是流动的风景线。为了提升行车视野和标志识别度,修树组仔细修剪了沿线的树木。“我们要把这些树木修成‘流线型’,让它们顺着公路的走向,看起来更协调、更美观。”养护人员操作着绿篱机,利落地剪掉枯枝和可能影响行车的杂枝修剪后的树木,轮廓顺畅,形态整齐,像是为公路镶上了一道流畅的绿边,大大提升了沿途的风景。
施划标线
设施换装,彰显公路形象
护栏、标牌、里程碑……这些沿线设施,就是公路的“脸面”,必须要保持干净整洁。养护人员通过高压清洗祛除积尘污渍,对褪色、锈蚀的部位进行重新粉刷或更换。设施维护组的杨萍粉刷着百米桩,她动作熟练而迅速,不一会儿,原本黯淡无光的设施就焕然一新。通过对全线交安设施的粉刷清洗,确保了沿线设施的清晰、醒目和功能完好,为行车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协同奋战,共筑养护新篇
今年秋天的养护工作,有个很新的变化,办公室人员纷纷深入一线,加入了现场养护工作。机关管理人员与一线养路工“混合编组”,成立了裂缝处治、垃圾捡拾、桥涵清淤、交安设施维修等8个养护小组,并肩作战。他们不再是单纯的“指挥员”与“执行者”,而是成了并肩作战的“战友”。“以前我们在办公室里制定方案、督促进度,现在亲自上手操作,才真正体会到了养护工作的艰辛与不易。”机关干部王晓峰一边擦着汗水,一边感慨地说。在现场,他挥洒着汗水,操作着机械,成为一名真正的“战斗员”。同时,一线职工的经验与智慧也得以在劳动间隙最自然、最真实地传递上来。
经过数日的奋战,秋季公路“焕新”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共处治裂缝1900米,整治路域环境13公里,安装道口桩68根,粘贴护栏端头反光膜1.2平方米,清扫桥面5座桥,机械清扫路面13公里,清理垃圾50立方米。这一串串数字背后,是养护人员辛勤的汗水与无私的奉献。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与担当,什么是匠心与坚守。S301线在他们的精心呵护下,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每一个黎明的到来。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