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百年天天学:集思广益定国名
即将诞生的新中国到底采用什么国名,是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和召开的过程中讨论最为热烈、商榷最为充分的问题之一。
这个问题的提出,源自新政协筹备会起草各项文件的过程中。此前,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领导人对新中国名称曾经有过表述,但未形成统一、固定的用法。1948年,党内文件中几次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名称,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1949年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也是如此。1949年6月,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期间,毛泽东讲话和会议通过的筹备会组织条例,都使用了“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国名。会后,筹备会下设6个小组分头开展筹备工作。董必武牵头第四小组,负责拟定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讨论过程中涉及国名问题,一些代表提出不同看法,引发争论和热议。
经综合收集各方面意见,对国名的提议多种多样,多数意见集中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国名上,普遍的观点是赞成这个国名,同时又认为它偏长,其中的“民主”和“共和”在词义上有重叠之嫌,最好二者取其一。然而,具体是保留“民主”好还是“共和”好,认识不一致。第四小组副组长、民建代表黄炎培和法学家张志让呈交了一份书面意见,主张突出“民主”,提出:“我国国名似可将原拟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改为中华人民民主国,简称中华民国或中华民主国,将来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即可改称中华社会主义民主国。”7月8日,第四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参与起草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草案的张奚若发言认为:“我看叫‘中华人民共和国’比‘中华人民民主国’好,有‘人民’二字就可不要‘民主’二字,焉有人民而不民主哉?”随后,第四小组把关于国名的意见提交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起草委员会斟酌。以董必武为首的起草委员会先后三次开会,并征求专家意见,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写入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草案。
9月7日,周恩来向政协代表作报告,专门就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国名问题做了解释。他说,去掉了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中的“民主”二字,原因是感觉到“民主”与“共和”有共同的意义,无须重复,作为国家还是用“共和”二字比较好。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国名是“中华民国”,有共和的意思,但并不完全,可以作双关的解释,而且令人费解。现在我们应该把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区别开来。他指出,为了使国家的名称合乎国家的本质,我们的国名应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后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董必武作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草拟经过及其基本内容的报告,就国名进一步补充说明:我们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名称,“因为共和国说明了我们的国体,‘人民’二字在今天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是指工、农、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人,它有确定的解释,这已经把人民民主专政的意思表达出来,不必再把‘民主’二字重复一次了”。
国名至此确定了,但有关的争论并没有结束。提交给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讨论的文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之后,还缀有一个括号,里面写着“简称中华民国”6个字的注释。这是文件起草组考虑到“中华民国”人们叫了38年,一下换掉可能不习惯,而特意加上的。许多代表认为,这个括注容易使人把新中国政府与过去的北洋政府和蒋介石政府混为一谈,争论再次形成。经过认真讨论,政协全体会议代表提案第四案提议,在政协文件中统一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把“简称中华民国”的括注一律予以取消。
毛泽东、周恩来对此事十分慎重,决定再多听听大家的意见。
9月26日,受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主席团常委会委托,周恩来、林伯渠举行午宴,邀请何香凝、沈钧儒、张澜、黄炎培、符定一、司徒美堂等20余位民主人士出席,商谈涉及国名简称的问题。周恩来说,今天请来赴宴的,大都是辛亥革命时期的老前辈。我国有句老话,叫作“就教长者”。各位看见共同纲领草案中的国名“中华人民共和国”之下,有一个“简称中华民国”的括注。对这个简称,有两种不同意见,有的说好,有的说不必要。常委会特叫我来请教老前辈,看看有什么高见。
黄炎培从中国教育比较落后、老百姓习惯及感情的角度出发,主张暂时保留简称,认为将来再去掉也无不可。民革代表何香凝认为,中华民国是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成果,如能用作新中国的简称则更好,大家不赞同,她也不坚持己见。著名爱国侨领司徒美堂听了前面几人的意见,主动站起来发言。80余岁高龄的他提高声调激动地说:“我没有什么学问,我是参加过辛亥革命的人,我尊敬孙中山先生,但对于‘中华民国’四个字则绝无好感。理由是中华民国与民无涉。二十二年更给蒋介石与CC派弄得天怒人怨,真是痛心疾首。我们试问:共产党所领导的这次革命是不是跟辛亥革命不同?如果大家认为不同,那么我们的国号应叫中华人民共和国,抛掉又臭又坏的中华民国的烂招牌……我坚决反对什么简称,我坚决主张光明正大地用中华人民共和国。”
马寅初、张澜、陈叔通等都对此表示赞同。法律学家沈钧儒从法律角度谈了看法,说:“加上简称中华民国的括号,这的确是法律上的一大漏洞。遍观世界各国国名,只有字母上的缩写,而没有载之文件的其他简称。”大家先后发言,多数人主张不用“中华民国”简称。陈嘉庚补充说,有的人会一时不习惯,过些时候就好了。最后,周恩来表示要综合大家所有的意见,送给主席团常委会参考。主席团常委会随即研究吸纳参加这次商谈的民主人士的意见,决定去掉“中华民国”简称。
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讨论通过一系列文件,涉及国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时,去掉了括注的简称。代表们认为,简称“中华民国”去掉,不等于把中华民国曾经有过的革命的意义一概抹杀。如辛亥革命、国共合作等都有它的历史意义。考虑到民间习惯,一段时间内在人民中还可以允许有这样的称呼,慢慢引导人民在正规称呼上使用统一的新国名。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新中国庄严神圣的正式名称。
-
上一篇:
-
下一篇: